《墙里墙外:上海社区微更新带来的城市肌理之变》 【城市观察员 陈默】清晨7:00,杨浦区四平路1028弄的"诗歌单行道"上,退休教师王阿姨正在朗读地面镶嵌的诗句;午后14:30,徐汇区乐山新村的"共享客厅"里,几位老人正在下象棋;傍晚18:00
【城市温度计】步行半径里的幸福方程式:上海"15分钟生活圈"的市井革命 上海花千坊419 (本报城市观察员 周瑾)早晨7:20,徐汇区乐山新村居民张阿姨步行8分钟送孙女到社区托育点后,顺路在"早餐工程"摊位买好生煎包;上午10:00,长宁区虹仙小区的退休教师
"家门口的幸福半径:上海15分钟生活圈三年实践报告" 【本报记者 张明远】早晨7点,静安区临汾路380弄居民王阿姨步行8分钟送孙子上学,顺路在社区食堂吃早餐;中午12点,白领小李在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公寓的共享厨房加热便当;傍晚6点半
【特别报道】梧桐区与元宇宙:上海城市更新的双重奏 (首席记者 周明 上海报道)在愚园路历史风貌区的AI咖啡馆里,顾客扫码即可通过AR眼镜看见1920年代的老上海街景;而一江之隔的前滩数字城,无人驾驶清扫车正在24小时作业——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