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历时半年的实地调研,走访上海12个代表性城市更新项目,结合城市规划专家访谈,解析这座超大城市如何平衡历史保护与科技创新的发展命题。


(首席记者 周明 上海报道)在愚园路历史风貌区的AI咖啡馆里,顾客扫码即可通过AR眼镜看见1920年代的老上海街景;而一江之隔的前滩数字城,无人驾驶清扫车正在24小时作业——这两个看似割裂的场景,恰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最新注脚。

■ 数据透视:2025上海城市发展图谱
1. 城市更新面积累计达1.2亿平方米,其中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率达83%
2.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500亿元,建成5G基站6.8万个
3. "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96%,便民服务数字化接入率91%

■ 典型案例深度解析
上海娱乐 【历史街区活化】
- 衡复风貌区"建筑可阅读"计划:为137栋老建筑配置数字身份证
- 虹口提篮桥片区改造:保留二战难民记忆的沉浸式博物馆群落

【数字新城建设】
- 临港新片区"数字孪生城市":实时映射30平方公里城市运行状态
- 大宁音乐广场"元宇宙商业体":虚拟与现实消费数据互通系统
419上海龙凤网
(转第三版)
■ 市民生活革命
静安区"智慧菜场"调研显示:
- 电子价签更新效率提升300%
- 食品溯源查询日均使用量达1.2万次
- 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接受度从23%升至67%
爱上海419
■ 专家圆桌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吴志强指出:"上海正在探索'针灸式更新'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城市有机更新,这种经验对全球超大城市都具有参考价值。"

■ 记者手记
在采访尾声,遇见72岁的原住民王阿婆正在教外籍租客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箱。这个微小场景,或许正是上海城市魅力的最佳诠释——既能守护石库门里的烟火气,也能拥抱元宇宙时代的新浪潮。(全文共387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