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历时三个月实地探访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记录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实践


(首席城市观察员 陈墨 上海报道)清晨6点,从昆山花桥开往上海虹桥的跨省地铁11号线已座无虚席。在这趟被称作"长三角上班族生命线"的列车上,来自苏州的芯片工程师李雯正通过5G网络参与上海公司的晨会。"通勤时间刚好够完成工作简报,这种'双城生活'五年前还难以想象。"数据显示,这样的跨省通勤者日均已达12.8万人次。

上海市发改委最新发布的《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报告》显示,以上海为核心的"1+8"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达12.3%。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产业链"反向飞地"成为新现象——松江G60科创走廊的"嘉兴产业园"、临港新片区的"南通创新港"等载体,正将上海的管理经验和科创资源"反哺"周边城市。
新夜上海论坛
交通互联呈现加速度发展。在建设中的沪苏湖高铁吴江段,智能铺轨机器人正以每天2公里的速度推进。2025年底全线通车后,上海与湖州时空距离将缩短至40分钟。更令人期待的是,长三角(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已启动,未来将与南通新机场构成"一市两场"格局。
上海龙凤419官网
公共服务一体化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通过"5G远程手术指导系统"正在指导一台复杂手术。目前,长三角异地门诊结算已覆盖全部41个城市,累计结算超800万人次。教育领域同样亮点纷呈,上海交大已在苏州设立3个研究院,复旦附中在无锡设立分校。
上海品茶网
生态环境保护迈向"全域治理"。在太浦河畔的联合监测站,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环保数据实时共享。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25年区域PM2.5浓度较2020年下降31%,太湖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提升至89%。"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者得利、污染者买单。"示范区执委会生态组负责人表示。

当记者登上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18层的"长三角城市观测台",向东可见洋山港的集装箱轮穿梭往来,向西能眺见苏州工业园区鳞次栉比的研发中心。正如城市规划专家所言:"上海与周边城市正在共同书写超大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中国方案。"(全文约39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