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探访上海多个特色社区,记录这座超大城市如何通过精细化更新改造,在有限空间里创造无限生活可能,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人民城市"实践样本。


(首席记者 林悦)清晨7:30,徐汇区乐山新村的张阿姨走出家门,步行3分钟到达社区共享厨房,为90岁的母亲领取预订的老年餐;8:15,她在社区花园参加完太极晨练后,顺路在"生鲜智能柜"扫码取走昨晚下单的崇明蔬菜。"现在的生活圈,"她指着手机上的"社区服务地图"APP,"连宠物洗澡都有三个选择。"

这种生活便利度正在重新定义城市品质。市规划局2025年数据显示,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已达98%,3.0版本新增"文化供给""生态友好"等六大维度。最具代表性的是虹口区"今潮8弄"项目,这个由百年石库门改造的文艺空间,既保留了历史肌理,又植入了创意工坊、屋顶农场等现代功能。
上海龙凤419油压论坛
"更新不是推倒重来。"在静安区愚园路改造指挥部,总设计师王澍向记者展示他们的"微更新"方案。通过"针灸式"改造,这条百年老马路保留了历史风貌,同时嵌入了智慧路灯、共享办公舱等现代设施。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的"社区记忆银行",居民可以捐赠老物件并录入故事,通过AR技术在原址"重现"历史场景。
上海龙凤419官网
社区治理呈现创新突破。记者在浦东"联洋智慧社区"看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区议事平台"已处理了237件居民提案。最新上线的是"停车位共享系统",通过AI算法匹配不同时段的需求。"上周我出差,"居民李先生展示着手机记录,"把车位共享给了隔壁楼的上班族。"
上海花千坊龙凤
文化服务也在升级。长宁区"社区美术馆计划"让艺术品走进菜场、便利店等日常空间。周末的杨浦"大学路知识市集",复旦教授与社区居民正就"人工智能伦理"展开对话。"这种知识共享,"活动组织者陈教授说,"才是真正的社区大学。"

从黄浦老城厢的"弄堂客厅"到前滩新城的"垂直社区",这场发生在方寸之间的城市革命,正在重塑2400万市民的生活体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