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道基于对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的实地走访,采访42位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当地居民,结合示范区执委会发布的官方数据,全面呈现一体化示范区成立三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特别报道组 记者张明】清晨6:00,太浦河上的联合巡逻队已经开始水质监测;上午9:30,华为青浦研发中心的工程师正与吴江供应商视频会议;下午14:00,嘉善的农民将刚采摘的有机蔬菜装车运往上海盒马鲜生...这些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年来制度创新的生动实践。
■■■ 生态共治:从行政分割到系统治理 ■■■
1) 环境治理成效:
• 太浦河水质达标率从78%提升至98%
• 跨界水体联合监测覆盖率达100%
• 生态补偿资金累计投入12.7亿元
2) 创新机制:
- 联合河长制下的"一河三治"
上海神女论坛 - 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平台
- 生态信用积分制度
■■■ 产业共荣:从同质竞争到协同互补 ■■■
1) 经济发展数据: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85%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38%
▶ 跨区域产业链协作项目67个
阿拉爱上海 2) 典型案例:
- 青浦西岑科创中心
- 吴江智能装备产业园
- 嘉善集成电路小镇
■■■ 服务共享:从制度差异到标准统一 ■■■
1) 民生改善成果:
• 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128项
•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95%
上海龙凤419官网 • 联合办学机构新增12所
2) 创新实践:
- "一卡通"文旅应用系统
- 跨域医联体建设
- 人才评价标准互认
(数据来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周年评估报告、上海市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局、浙江省统计局联合发布数据)